营造创新创业的良好法治氛围
创业创新,是富民之本、强省之源。 省委十二届二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浙江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这是我省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决策。 为扎实推进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决定,本期《看法》特邀请我省法律界人士,谈谈创业创新的法律保障。
本期嘉宾 浙江省司法厅副厅长、省普法办主任 陈志忠 浙江省人民政府法制办立法二处处长
张定富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所长 陈柳裕 浙江省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干部 陈俏
话题一: 如何倾听社会对创业创新的法律诉求
【主持人】要为我省创业创新提供法律保障,首先要倾听社会各界在创业创新中的法律诉求。请嘉宾谈谈,我们的立法部门、政府部门和司法部门应采取何种方式,倾听百姓在创业创新中的法律诉求。
张定富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省经济社会发展正处于转轨、调档、冲刺的关键时期,创业创新必将面临许多过去未曾遇到过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环境、新困难。这就要求我们倾听社会各界对创业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诉求,为创业创新者营造一个良好的法制环境,提供有力的法制保障。 首先,人大和政府法制工作机构应当设置咨询专线电话,专门用于听取社会各界对创业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诉求,通过咨询专线电话为创业创新者答疑解惑。 其次,有关部门应当建立网络互动平台,让老百姓可以随时反映自己的诉求,有关部门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有针对性地宣传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或者提供具体的帮助。 第三,有关部门还应当采取走出去调研和请进来座谈等方式,面对面地倾听老百姓对创业创新的法律、法规和政策诉求,及时掌握新情况、新动态。 第四,宣传部门应当坚持开门宣传,在制定立法规划(计划)和创业创新相关的立法(草案)时应当广泛征求社会各界尤其是创业创新者的意见和建议。 陈俏
在立法过程中倾听社会的法律诉求向来不缺少途径。一方面,立法部门可以通过网络、电视、报刊等媒体,观察群众动态,分析总结从信访等渠道反映来的信息,从而发现问题。另一方面,立法部门可以主动前往基层调研和听取意见。我们在向社会征求意见时也收到过一些关于促进创业创新并为其提供制度支持和法律保障的立法建议,有的已在相关法规中体现出来。 如何进一步倾听百姓诉求,我想可以有3个办法: 一是征集立法项目时注重与创业创新有关的诉求,尽量将服务或者保障创业创新的法规项目吸纳到立法计划中来; 二是在相关条例制定或修改过程中,利用座谈会、听证会和论证会等多种方法倾听民声; 三是在相关法规实施一段时间后,对其进行立法质量评估等检测,考察其在促进创业创新方面发挥了怎样的作用。
话题二: 如何破解创业创新中的法律难题
【主持人】在创业创新的发展中,我们会遇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请嘉宾谈谈,相关部门应如何为创业创新破解法律难题。
张定富
我省是市场经济的先发省份,正因为如此,在市场主导下的创业创新也必然会遇到许多由先发性带来的问题,如企业改制中的产权明晰化问题、土地征收中的补偿安置问题、网络等新型创业的监管问题,等等。这些问题都直接涉及到与现行体制、现行法律制度的摩擦甚至冲突。这是无法避免的现实问题,也是我们必须面对并予以破解的法律难题。 但必须明确的是,破解法律难题,不是鼓励人们去突破法律的原则,更不是鼓励人们去违法。我认为,应当主要从以下3个方面着手: 首先,在法律只有原则性规定且操作性不强、难以具体适用的情况下,地方立法机关应当通过法定程序,在不违背法律精神的前提下,结合新形势下创业创新的实际,制定可操作的实施性地方法规或规章,对法律规定的原则加以完善,使其具体化,便于人们理解和遵守。 其次,对法律尚未涉及的创业创新领域,有权的机关或部门应当根据实际情况,遵照法制统一原则,在不违背国家政策方针的前提下,依法制定出台符合创业创新实际需要的地方性法规、规章和政策,以及时规范和引导创业创新活动,解除创业创新者的束缚和困惑。 第三,有关部门应当加强相关法律、法规、规章和政策的宣传教育,建立专门的辅导机构,定期为创业创新者提供培训和咨询服务,为他们及时了解和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开通各种便捷的渠道。 陈柳裕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我们党综合分析世界发展大势和我国所处历史阶段提出的面向未来的重大战略,而创新强省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浙江的生动实践。我们强调的创新,并不仅仅是科技创新,也包括制度层面的创新。其中,浙江目前在义乌市推行的“强县扩权”试点,正是制度创新中的核心和亮点。 尽管浙江在财政体制上的“省管县”以及县级党政一把手的“省直管”两大制度为“强县扩权”的成功推行奠定了扎实基础,然而,“强县扩权”政策的推行至少需要我们从以下3个方面提供法制保障:一是权力下放后“切实用权”的实现机制问题;二是扩权后的政府职能转变与行政组织架构完善;三是扩权后的行政复议、诉讼救济机制。 上述法制建设的进路,既有赖于中央立法的推进,又需要而且可以部分通过地方立法予以解决。
话题三: 如何为创业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主持人】要使我省的创业创新持续高速发展,离不开上层建筑的服务,其中包括立法服务、司法服务和行政服务。请问,相关部门应如何为创业创新提供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 陈志忠
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对法律服务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质高效的法律服务对创业创新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法律服务的质量和时效如果跟不上去,就会制约或挫伤创业创新发展的积极性,进而影响创业创新发展的后劲。 这几年,全省各地各部门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多措并举,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如,省司法厅、人事厅、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制定了“百名反倾销法律人才培养计划”。各地也结合实际,加强了法律服务的针对性,如台州市启动了“百万农民维权工程”;温州市开展了“百名律师送法进千村”活动;湖州市开展了“创业创新大讨论大实践”活动,并印发了并《创新创业法律知识通俗解答》等,都对我省创业创新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陈俏
对于立法部门来说,优质高效的立法服务主要在于制定高质量的法律法规并督促其落实,努力做到科学立法、民主立法,提高执法检查等监督工作的实效。 浙江人民素有创业创新的传统。只要在体制机制、法规政策上有所保障,人民群众的创业创新热情就会尽情地展现出来。所以,要建立和完善保护人民群众自主创业创新成果及其共享方面权利的法律制度。例如,对企业加大技术创新等方面的投入实行优惠政策,为企业技术创新获得资金提供制度保障,将创新投入等纳入国有企业负责人业绩考核的范围等。
话题四: 如何在创业创新中提高人的法律素质
【主持人】各位嘉宾已经谈了创业创新中如何倾听百姓诉求、破解法律难题和提供法律服务的问题。其实要做好这些事,归根到底还是离不开人的素质。最后,请嘉宾谈谈,在我省创业创新的发展中,如何进一步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质。
陈志忠
全社会法律素质的提高,对于落实“创业富民,创新强省”的发展目标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要想提高全社会的法律素质,目前最重要的还是要深入推进“五五”普法,营造有利于我省创业创新发展的法制环境。 为适应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以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法制理念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以创新精神推进法制宣传教育不断深入。继续坚持和完善党委领导、人大监督、政府实施、政协支持,各部门配合、全社会共同参与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充分调动社会资源投入法制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拓宽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渠道,增强法制宣传教育工作活力。 同时,要提高法制宣传教育队伍的素质,改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者的知识结构,拓展知识面,强化针对性,提高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的能力。 陈俏
在创业创新事业中,要积极培养人们的法律素质和创新素质。 法律素质包括自觉遵纪守法、在法律法规规定范围内行使权利的素质,也包括自发地利用法律和相关法规政策的支持,推进自身的创业创新的素质。这些都可以通过法律宣传、法律教育等普法工作来实现。 但更重要的是让群众在参与中提高法律素质。首先,要进一步发挥群众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为科技创新提供宽松的学术环境,使科技人员敢于大胆探索;其次,对其涉法行为加以规范和引导。通过这两步的不断循环,促进群众法律素质和创新素质的双重提高。 另外,创业创新的文化氛围和法律氛围好了,创业创新主体自然会寻求长足的发展而放弃一时的投机,其法律素质也会水涨船高。 |